当前位置 :
小学教育学《课前,我一走进教室,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。“咦,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?”我笑着说“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啊?”话音刚落,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去端水杯。》相关问答题
 更新时间:2024-04-19 07:18:03

1、【题目】课前,我一走进教室,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。“咦,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?”我笑着说“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啊?”话音刚落,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去端水杯。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是,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:“不用了,让课代表去吧。”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,高兴的端着水杯走了。上课时,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,下课后,我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,她只是摇头不语,从那以后,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

(1)分析小璇与“我”关系疏远的原因。

(2)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。

答案:

解析:

1、【题目】简要说明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。

答案:

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。

从联系来看,小学德育只有遵循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,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。而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小学德育过程的影响。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,小学德育过程同时也是小学生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。

从区别来看,小学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,是教育者有目的、有计划、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。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对人们在政治、思想、道德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,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,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,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儿童的品德。从而不断地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平。概括来说,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。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儿童个人政治、思想、道德结构不断从简单到复杂、从低级到高级、从量变到质变、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的过程。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,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、社会的、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,德育知识仅是社会因素中的一种因素。因此,我们既要看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之间的联系,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。绝不能把二者混淆甚至等同起来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。

答案:

(1)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。

(2)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。

首先,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。

其次,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。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、崇尚德行、关注整体 ;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、崇尚理性、关注个性。 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,在教育目的、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。

(3)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简述班主任了解、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。

答案:

解析:

1、【题目】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。

答案:

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在小学阶段应达到的目标是:

第一,初步具有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劳动、爱科学、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、初步养成关心

他人、关心集体、诚实、勇敢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,养成讲文明、讲礼貌、守纪律的行为

习惯,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析是非的能力。

第二,具有阅读、书写、表达、计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,初步具有观察、思维、动手操

作和自学的能力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第三,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、具有健康的身体。

第四,初步学会生活自理、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及意义

答案:

答1:

(1)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,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,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,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如下:

①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、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;

② 培养学生表现美、创造美的能力;

③ 培养学生的心灵美、行为美。

答2:

(1)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,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,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;

(2)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,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;

(3)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;

(4)促进体育,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查询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最新更新
精品分类
查询网(025771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查询网 025771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954号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