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
自考专业(小学教育)「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?」相关问答题
 更新时间:2024-03-28 20:20:19

1、【题目】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?

答案:

1912年至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王子癸丑学制,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,它与癸卯学制相比。有很大进步:

(1)它缩短了教育三至四年,使教育易于普及;

(2)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,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;

(3)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,初等小学男女同学,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;

(4)在课程改革上,取消了忠君、尊孔的课程,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;

(5)改进了教学方法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试述王夫之的教育思想。

答案:

王夫之是我国 17世纪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, 他提出唯物主义教育观点, 其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点:

(1)人性论和教育作用。王夫之关于人性的观点,和前人的观点不同。他认为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,是“日生则日成”、“继善成性”的。 在他看来,人性是一 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, 即所谓“气禀”。 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,通过“新故相推”而发展,因此人性是“日生日成”以至于善的。王夫之认为 “习”在人性形成、 发展中起重要作用。 他反对“生而知之”的观点, 认为那种不待学而能的生而知之说,只不过是“释氏夸诞之淫词而已。”

(2)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。他反对理学家的“存天理”、“灭人欲”之说,主张“天理”即在“人欲”之中,二者是统一的,“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。”把“人 欲”看作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, 节欲而反对灭欲, 并说:“推其私而私皆公,节其欲而欲皆理”。 他的这种道德观, 是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级需要 的,有着要求解脱束缚的意义。

(3)知行观和教育过程。他在知行关系问题上,即不同意朱熹“知先行后”之说,又不同意王守仁“知行合一”之说。他主张行先知后,知行并进,互相为用。他 说:“行可兼知,而知不可兼行。”又说:“知行相资以为用,唯其各有致功,而亦各有其效。⋯⋯同者不相为用,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,此定理也”。因此,只 有知行并进,才能“知同而起功”。他在知行二者中更注重“行”,认为不能离行以为知。王夫之“行先知后”,“行可兼知,知不可兼行”的主张,是教育史上一 条重要原则,正确地反映了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。

(4)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。他认为学与思的关系,是相互结合、相互补充、互相依存的关系。学要吸收过去学到的东西,不可凭自己主观臆测;思要独立思考,不 可为过去框子所拘牵。二者同时并重,互相促进,这样才能使学习有所进步。为学教人都要重视学与思的结合,他的观点,发展了先秦儒家学思结合的论述,同时反 映了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文士是什么意思?

答案:

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,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,不能过问、干预政治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。

答案:

答:(1)原因: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,贵族统治力量衰落,无暇顾及教育,官学教育因此衰弱。这在客观上反映了"学在官府"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。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,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。

(2)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、最有影响的代表,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。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:首先,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,扩大了教育对象;其次,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,从政治中分离出来,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;

(3)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,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;最后,私学的发展,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。

(4)总之,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,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。

答案:

六艺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,指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种课程。

六艺之中有“大艺”、“小艺”之分,礼、乐、射、御作为大艺,是大学的课程;

书、数作 为小艺,主要是小学的课程。

礼、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,目的在于进行伦理道德教育。

射、御是军事训练课。

书、数是基础文化课。

“六艺”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 早的课程体系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1、【题目】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。

答案:

卢梭认为,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"自然人",所谓"自然人"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,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。他体魄健康,心智发达,道德高尚,处事干练,并能从事生产劳动,自食其力的人,实际上,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。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。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。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。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,"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"。

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,主要是他认为,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"自然的教育",即人的"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",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,因而"人的教育"和"事物的教育"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、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,都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,只有这样,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,成为一个真正的"自然人"。

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。卢梭认为,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,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。

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。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,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,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,与以教师为主体,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,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。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,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,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、教育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,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。

解析:

暂无解析

查询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最新更新
精品分类
查询网(025771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查询网 025771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954号-22